![]() 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
专利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防水密封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导音孔;透气膜支架,在邻近壳体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在背离壳体的一侧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防水透气膜组件,固定于凹槽内,并封盖通孔连通凹槽的开口,防水透气膜组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电声组件,固定于壳体邻近内表面一侧;弹性密封件,密封于电声组件和透气膜支架之间,弹性密封件的弹性压缩量控制在预设形变量。本申请公开的方式密封组件能够防止防水透气膜组件变形,透气膜支架也在弹性密封件的弹性作用力下与壳体更加密封稳固,以达到整体改善电声组件至导音孔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电声组件的音频性能。 公开号:CN214335480U 申请号:CN202120710720.2U 申请日:2021-04-0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钟小峰;方福平;范伟 申请人: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PC主号:G04B37-08
专利说明:
[n0001] 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 [n0002] 目前智能手表在拾音孔和传声器之间常需要设置防水透气膜,以利用防水透气膜将水与传声器隔绝,以保证传声器的安全性。然而,防水透气膜由于厚度较小,在安装至手表的壳体后,容易产生变形导致防水透气膜失效,从而降低了防水性能,降低了传声器的收音性能。 [n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密封组件,其中,所述防水密封组件包括: [n0004] 壳体,具有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以及贯穿所述外表面及内表面的导音孔; [n0005] 透气膜支架,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并在邻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导音孔相通; [n0006] 防水透气膜组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并封盖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n0007] 电声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邻近所述内表面一侧,并与所述透气膜支架之间设置预设间距,所述电声组件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声音通道; [n0008] 弹性密封件,密封于所述电声组件和所述透气膜支架之间,并弹性压缩于所述预设间距内,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弹性压缩量控制在预设形变量,所述弹性密封件设有连通所述通孔及声音通道的连通孔。 [n0009]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水密封组件。 [n00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透气膜支架密封连接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透气膜支架设有与所述导音孔连通的凹槽,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从而防止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变形,且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可将进入导音孔的水隔绝在所述通孔外,而且利用所述弹性密封件被挤压在所述透气膜支架和所述电声组件之间,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压缩量得到控制,不会受到防水透气膜组件的变形影响,进而使得电声组件与所述透气膜支架的间隙有效密封,所述透气膜支架也在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弹性作用力下与所述壳体更加密封稳固,以达到整体改善所述电声组件至所述导音孔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所述电声组件与所述拾音孔之间的声音传导效果,提高所述电声组件的音频性能。 [n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式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13]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式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14] 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式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15] 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式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16] 图5是图4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n0017] 图6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18] 图7是图6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n0019] 图8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20] 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21] 图10是图9的防水密封组件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2] 图11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n0023]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n0024] 下面将结合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n0025]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n0026]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n0027]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n0028]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个或多个”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内容并不意欲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公开的实施方式或每种实现方式。如下描述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整篇申请中的多处,通过一系列实施例提供了指导,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使用。在各个实例中,列举仅作为代表性组,不应解释为穷举。 [n0029]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密封组件100,所述防水密封组件100包括: [n0030] 壳体10,具有外表面11和与外表面11相对的内表面12,以及贯穿所述外表面11及内表面12的导音孔13; [n0031] 透气膜支架20,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并在邻近所述壳体 10的一侧设有凹槽21,以及在背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凹槽21连通的通孔22,所述凹槽21与所述导音孔13相通; [n0032] 防水透气膜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内,并覆盖所述通孔22,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 [n0033] 电声组件40,固定于所述壳体10朝向所述内表面12一侧,并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之间设置预设间距,所述电声组件40设有与所述通孔22相对的声音通道41; [n0034] 弹性密封件50,密封于电声组件40和所述透气膜支架20之间,并弹性压缩于所述预设间距内,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压缩量控制在预设形变量,所述弹性密封件50设有连通所述通孔22及声音通道41的连通孔53。 [n003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声组件40可利用所述声音通道41、连通孔53、通孔22、凹槽21、导音孔13形成密封通道,而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隔绝于密封通道内,以实现对电声组件40进行防水隔绝,并保证电声组件40对外有效声音传输。所述防水密封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或智能手表、或对讲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设备。 [n0036] 通过所述透气膜支架20密封连接于所述内表面12,所述透气膜支架20设有与所述导音孔13连通的凹槽21,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 内,从而防止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变形,且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可将进入的水隔绝在所述通孔22外,而且利用所述弹性密封件50被挤压在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之间,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量得到控制,不会受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变形影响,进而使得电声组件4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间隙有效密封,所述透气膜支架20也在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作用力下与所述壳体10更加密封稳固,以达到整体改善所述电声组件40至所述导音孔13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所述电声组件40与所述导音孔13之间的声音传导效果,提高所述电声组件40的音频性能。 [n003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作为所述防水密封组件100的防护结构。所述壳体10可对所述电声组件40防护,且阻挡大部分水渍流至电声组件40。所述外表面11为所述壳体10的外观面,所述内表面12可以由曲面、平面和折弯面构成。所述导音孔13内部负责气流流动,从而实现传导声音。 [n0038] 可选的,所述导音孔13为异形孔。所述导音孔13由邻近所述外表面11的第一孔131和邻近所述内表面12的第二孔132共同形成。第一孔13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外表面11,第二孔132呈锥形孔状。所述第二孔132远离所述第一孔131的开口口径大于所述第一孔131的孔径,以便于所述第二孔132与所述凹槽21对接,从而便于气流流动,保证声音传输效率。 [n003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为硬质件,所述透气膜支架20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能,以对所述防水透气膜抗压。所述透气膜支架20具有邻近所述内表面12的第一表面23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3相对的第二表面24。所述凹槽21 由所述第一表面23向第二表面24内凹延伸。所述通孔22由所述凹槽21的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24。所述第二表面24固定连接所述通孔22的内径小于所述凹槽21的内径,以便于所述凹槽21收纳所述透气膜组件,并便于透气膜组件遮盖所述通孔22。 [n0040] 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23为平面,所述内表面12贴合所述第一表面23处为平面结构,以便于增加透气膜支架20与壳体10的密封性能。 [n0041] 可选的,所述第二表面24为平面,且第二表面24平行第一表面23,以便于控制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量,保证弹性密封件50在垂直第二表面24方向上压缩。 [n0042] 所述凹槽21的深度为第一表面23至所述凹槽21底面的距离。由于所述第一表面23大致贴合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从而当所述凹槽2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厚度时,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的底部,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存在间距或刚好接触,从而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不会受到所述壳体10的挤压力,避免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变形,从而保证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平整性,进而可以有效封盖所述通孔22,以将水隔绝于所述通孔22之外,并且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透气量保持不变,保证所述电声组件40的安全性及有效音频性能。 [n0043] 利用所述通孔22的内径小于所述凹槽21的内径,以便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底部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一部分遮挡所述通孔22的开口,另一部贴合于所述凹槽21的底面,从而保证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稳固性及平整性。 [n004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由多个层叠的膜片构成。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厚度较薄,以便于保证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透气量,避免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对声音传导阻力增大。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具有贴合所述凹槽21底面的第一膜面31和与所述第一膜面31相对设置的第二膜面 32。所述第一膜面31为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最靠近所述凹槽21底面的一面,所述第二膜面32为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最靠近所述凹槽21开口的一面。所述第一膜面31至所述第二膜面32的距离等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厚度。所述第一膜面31至所述第二膜面32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即所述第一膜面31至所述第二膜面32的距离小于所述凹槽21的底面至所述壳体 10内表面12的距离,从而所述第二膜面32与壳体10的内表面12存在间距或者刚好接触。 [n004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密封件50密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之间,以保证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电声组件40的密封性能,且使得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均受弹性抵持力作用,以防止气流从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之间泄漏,影响声音传输。所述弹性密封件 50具有第一连接面5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面51相对的第二连接面52。所述第一连接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24密封配合,以保证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密封性。所述第二连接面52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面51,从而便于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压缩量。当所述弹性密封件50受到挤压力时,所述第二连接面52沿自身法向向第一连接面51靠近,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50均衡形变,且避免所述弹性密封件50在受压缩后存在平行第二表面24方向上的横向切力,防止弹性密封件50在平行第二表面24方向上产生位移。 [n004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孔53的内径远大于所述通孔22的内径,以便于保证所述通孔22与所述连通孔53之间气流流动,从而保证声音传输效率。由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为可伸缩材料,在所述弹性密封件50处于压缩形变状态下,所述连通孔53的内周侧壁产生形变,产生形变后的所述连通孔53内径仍大于所述通孔22的内径,以有效保证所述连通孔53与所述通孔22的声音传输。 [n004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40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侧,且所述电声组件40至所述壳体10的距离保持稳定,进而所述电声组件40至所述第二表面24 的距离保持稳定。所述弹性密封件50弹性压缩于所述电声组件40和所述第二表面24之间,从而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量保持稳定且控制在预设形变量,以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既能有效对所述透气膜支架20施加弹性力,又能够对所述电声组件40施加弹性力,使得壳体10、透气膜支架20、弹性密封件50 和电声组件40依次密封连接,以增强整体密封性能,且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不会受到密封应力影响而产生形变。 [n0048] 所述电声组件40抵持所述第二连接面52的一面为平面,从而保证所述电声组件40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有效密封贴合,防止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电声组件40之间存在缝隙,避免声音从所述电声组件40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 之间泄漏。 [n004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40可以是传声器组件,所述电声组件40可利用所述导音孔13、通孔22、连通孔53和声音通道41接收壳体10外声音。所述电声组件40也可以是扬声器组件,所述电声组件40可利用所述声音通道 41、连通孔53、通孔22和导音孔13向壳体10外发出声音。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电声组件40为传声器组件进行举例说明,所述导音孔13为所述壳体10的拾音孔,从而所述导音孔13向所述壳体10内传输声音,进入所述导音孔13的声音经过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后进入所述通孔22,并再经所述连通孔53和所述声音通道41传输至所述电声组件40,所述电声组件40可以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于获取音频信息。 [n0050] 可以理解的是,常见的麦克风与壳体10之间防水密封结构采用防水透气膜与泡棉叠合进行密封防水,利用泡棉的弹性伸缩性能,使得防水透气膜可紧密抵持在壳体10的拾音孔上,且泡棉可紧密抵持在麦克风上,从而使得防水透气膜对拾音孔封堵防水。然而此种情况下,由于泡棉具有弹性伸缩性能,防水透气膜厚度较薄,即防水透气膜极容易在泡棉的弹性抵持下产生形变,导致防水透气膜与拾音孔的密封不佳,而防水透气膜在容易产生形变的情况下,又会导致泡棉的弹性伸缩量不稳定,使得泡棉存在形变均衡,导致泡棉与麦克风的密封不佳。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水密封组件100,采用透气膜支架20对防水透气膜组件30稳固,使得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与壳体10及弹性密封件50隔绝,防止防水透气膜组件30接收弹性抵持力,且防水透气膜组件30仍处于防水密封通道上,将水隔绝于电声组件40。弹性密封件50密封连接于透气膜支架 20,在电声组件40的挤压下保持稳定的压缩量,从而使得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形变量得到控制,且透气膜支架20在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作用力下紧密抵持壳体10,且保持与壳体10密封稳固的状态,而弹性密封件50与电声组件40也保持密封稳固的状态,从而使得壳体10、透气膜支架20、弹性密封件50和电声组件40整体构成密封结构,有效防止声音泄漏,且有效隔绝外部水源入侵至电声组件40,提高电声组件40的音频性能。 [n005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形变量控制在预设形变量内,可以使得弹性密封件50对透气膜支架20的弹性作用力及对电声组件40的弹性作用力不会过大,且不会过小。若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压缩量过大,一是容易导致弹性密封件50形变过大,引起连通孔53变小,阻挡连通孔53传输声音,降低声音传输效率,二是容易使得透气膜支架20受力不均衡,以及容易使得电声组件40受力不均衡,引起透气膜支架20相对壳体10翘起,以及电声组件40 相对弹性密封件50翘起,从而透气膜支架20与壳体10之间,及电声组件40 与弹性密封件50之间产生间隙,出现声音泄漏,降低音频性能。若弹性密封件 50的弹性压缩量过小,容易导致电声组件40与弹性密封件50的抵触不够紧密,以及透气膜支架20与壳体10压合不够紧密,从而使得电声组件40与弹性密封件50之间,以及透气膜支架20与壳体10之间泄漏气流,造成声音传输效率降低。 [n005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包括透气膜33和层叠于所述透气膜33的补强层34,所述透气膜33靠近所述凹槽21底面,所述补强层 34设有第一透气孔341,所述第一透气孔341经所述透气膜33传输气流至所述通孔53,或所述通孔53经所述透气膜33传输气流至所述第一透气孔341。 [n005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膜33阻止水经过,但允许气流通过,从而保证声音有效经过所述透气膜33传导。所述透气膜33的厚度在0.01mm~0.05mm。所述透气膜33对形变影响十分敏感,细微的形变就会导致透气膜33的透气量受到影响,因此所述透气膜33需要补强层34进行补强,始终保持其形态稳定。为了避免所述补强层34阻碍气流通过,所述补强层34设置所述第一透气孔341,从而气流可以经所述第一透气孔341后再经过所述透气膜33。当所述防水透气膜33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后,进入所述导音孔13的气流会经过所述第一透气孔341然后再经过所述透气膜33,最后再传导至所述通孔22,而所述透气膜33则可以阻止水经过,实现将水隔绝在所述通孔22之外,以满足防水透气的要求,从而实现声音从所述导音孔13进入经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后再进入所述通孔22。当然,也可以是所述通孔22的气流会经过所述透气膜33,然后再传输至所述第一透气孔341。 [n0054] 可选的,所述补强层34为钢片或树脂塑胶片。所述补强层34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气膜33的厚度,以实现对所述透气膜33有效补强,防止所述透气膜33 形变。 [n005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补强层34对所述透气膜33进行补强,为了防止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在安装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力形变,而降低透气性能,即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利用所述补强层34对所述透气膜33进行补强。在所述防水透气膜33应用于电声组件40的密封结构上,仍需要利用所述透气膜支架20对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进行支撑,通过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固定于所述凹槽21底部,防止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受壳体10挤压形变,从而保证防水密封组件100的有效防水性能。 [n0056]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也可以设置两层所述补强层34,两层所述补强层34共同夹持所述透气膜33。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也可以设置两层所述透气膜33,两层所述透气膜33分别叠合于所述补强层34的两面。 [n0057]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还包括第一粘接层35和第二粘接层36,所述第一粘接层35粘接于所述透气膜33和所述凹槽21底面,所述第二粘接层 36粘接于所述透气膜33和所述补强层34,所述第一粘接层35和所述第二粘接层36分别设有第二透气孔351和第三透气孔361,所述第二透气孔351与所述通孔22连通,所述第三透气孔361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连通。 [n005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接层35将所述透气膜33与所述凹槽21底面进行密封粘接,以保证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与所述凹槽21底面之间无缝隙,且使得所述透气膜33稳固于所述凹槽21内。所述第一膜面31形成于所述第一粘接层35背离所述透气膜33一面。所述第二粘接层36将所述补强层34与所述透气膜33进行密封粘接,以使得所述补强层34与所述透气膜33结构稳固,且补强层34与所述透气膜33之间无缝隙。所述第二膜面32形成所述补强层34 背离所述第二粘接层36一面。为了保证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可以有效透过声音且防止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产生形变,所述第二透气孔351的孔径和所述第三透气孔361的孔径均大致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的孔径一致。所述补强层3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35的厚度,以及大于所述第二粘接层36的厚度,进而保证所述补强层34的强度。 [n0059]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接层35为防水双面胶层,所述第二粘接层36为防水双面胶层,以达到有效防水且稳固粘接的性能。 [n006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由于设置所述第一粘接层35和第二粘接层36,从而使得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较单层所述透气膜33厚,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厚度大致在0.1mm~0.8mm,例如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 在0.5mm。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本身具有一定压缩性,当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直接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叠合后,两者的压缩量叠加更加容易造成形变不可控,从而导致密封性能不佳,且不利透气传声,降低电声组件40的音频性能。本申请的防水密封组件100,将防水透气膜组件30整体固定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从而避免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量进行叠加,且有效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压缩量,保证密封性能。 [n006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131的开口在所述补强层34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错开,所述第二孔132远离所述第一孔131的开口在所述补强层34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341。 [n006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131沿垂直所述外表面11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孔132为锥形孔。所述第二孔132相对所述第一孔131沿平行所述内表面12进行横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孔132具有横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孔131错开的空间。所述第一透气孔341与所述第二孔132相对所述第一孔131错开的部分正对,即所述第一透气孔341与所述第一孔131错开。所述第一孔131形成于所述外表面11的开口在所述补强层34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错开,从而使得外部物体进入所述第一孔131后被所述补强层34抵挡,进而不会直接刺破所述透气膜33,保证所述透气膜33的安全性。利用所述第二孔132相对所述第一孔131拐弯延伸,进而可以增大所述第一透气孔341与所述导音孔13气流流动效率,便于传输声音。 [n006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防水密封组件100还包括防水粘接层60,所述防水粘接层60粘接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且所述防水粘接层60设有与所述凹槽21及所述导音孔13相通的穿孔61。 [n006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粘接层60将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壳体10进行密封,使得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无缝隙。所述防水粘接层 60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所述壳体10和所述透气膜支架20紧密贴合。所述防水粘接层60为防水双面胶层。所述穿孔61的孔径大于所述凹槽21在所述第一表面23的开口口径,以避免所述防水粘接层60遮挡所述凹槽21的开口。所述导音孔13经所述穿孔61与所述凹槽21相同,进而使得所述导音孔13经所述穿孔 61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相通,以便于声音依次经所述导音孔13、穿孔61、第一透气孔341传导至所述通孔22,便于所述电声组件40接收声音。所述防水粘接层60的厚度较薄,从而所述防水粘接层60具有较小的弹性压缩量,在所述透气膜支架20受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持于所述防水粘接层60,所述防水粘接层60的弹性压缩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可以认为是所述透气膜支架20在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持于所述壳体10,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壳体10保持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安装于所述凹槽21后,将所述透气膜支架20焊接于所述壳体10,以使得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壳体10绝对稳固。 [n006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透气膜支架20邻近所述壳体10的一面在所述凹槽21的开口端处还设有与所述凹槽21连通的沉槽25,所述沉槽25深度小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所述沉槽25的底面至所述凹槽21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透气膜33组件的厚度。 [n006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23朝所述第二表面24延伸所述沉槽25。所述沉槽25与所述凹槽21连通,且位于所述凹槽21的一侧。所述沉槽25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所述凹槽21的长度及宽度,以便减小所述沉槽25的排布面积,保证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结构强度。利用所述沉槽25的底面至所述凹槽21的底面距离小于所述透气膜33组件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透气膜33组件存在部分高出所述沉槽25底面。所述透气膜33组件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凹槽21的内周侧壁间隙配合,且间隙较小。为了方便从所述凹槽21取出所述透气膜33组件,通过在所述沉槽25内塞入夹具,从而便于利用夹具经所述沉槽25接触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的边缘,进而将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取出。 [n0067]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所述防水粘接层60遮挡所述沉槽25的开口及所述凹槽21的开口,所述穿孔61为异形孔。所述穿孔61的孔径大于所述沉槽25 的开口口径及所述凹槽21的开口口径之和。所述穿孔61由一大孔和一小孔构成,大孔与所述凹槽21的开口对应,小孔与所述沉槽25的开口对应,以保证所述防水粘接层60既可以稳固粘接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壳体10,又可以保证声音有效传输。 [n0068]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为泡棉,所述弹性密封件50密封粘接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 [n006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24之间设置双面胶层 501。所述双面胶层501设有与所述连通孔53及所述通孔22连通的胶层孔502,以使得声音从通孔22经胶层孔502传导至连通孔53。所述双面胶层501将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进行密封粘接,保证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结构稳固性,以及密封性。所述弹性密封件50覆盖所述第二表面24,以保证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弹性形变力可均衡地传递至所述透气膜支架20,使得所述透气膜支架20均衡地抵持于所述壳体10,防止所述透气膜支架20相对所述壳体10翘起,从而保证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与所述壳体10 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厚度远大于所述双面胶层501的厚度,故所述双面胶层501的压缩量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控制所述电声组件40至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距离,从而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形变量控制在预设间距内。该预设间距等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自然舒展状态下的厚度减去透气膜支架20至所述电声组件40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面51与所述第二连接面52 均为平面,以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均衡地产生弹性形变。 [n007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与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弹性密封件50密封粘接于电声组件40,并弹性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具体的,所述第二表面24与所述电声组件40之间设置双面胶层501,所述双面胶层501将所述弹性密封件50固定于所述电声组件40,并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 50与所述电声组件40保持密封。在所述电声组件40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侧后,所述弹性密封件50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从而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受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挤压变形。 [n007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与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为密封胶圈,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一体成型。 [n0072] 具体的,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第二表面24在所述通孔22的周围开设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件50部分嵌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面51形成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嵌入所述环形槽的部分。所述弹性密封件50和所述透气膜支架20经双色模注塑成型。所述弹性密封件50还具有露出所述环形槽的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面52形成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端部。所述凸起部绕所述通孔22的四周呈环形设置。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端面可抵持于所述电声组件40,并且在所述电声组件40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形变。所述凸起部的宽度小于嵌入所述环形槽的一部分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结构稳固,且保持于所述电声组件40密封性能良好。所述凸起部所围合的空间形成所述连通孔53,从而所述连通孔53将所述声音通道41和所述通孔22连通,以便于所述通孔22传输声音至所述声音通道41。 [n0073]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为密封胶圈,所述弹性密封件50 相较于泡棉更加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以保证声音更好的传输。利用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一体成型后,增强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稳固性,便于安装所述弹性密封件50 及所述透气膜支架20。 [n007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与所述电声组件40的一部分一体成型,所述弹性密封件50远离所述电声组件40的一端弹性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例如,所述电声组件40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0的稳固支架42和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的电声单体43。所述稳固支架42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上。所述电声单体43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背离所述壳体10一面。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支架存在间距。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一部分嵌入所述稳固支架42,另一部分由所述稳固支架42朝向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一面凸出,且凸出的部分在自然舒展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稳固支架42至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间距,以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弹性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所述弹性密封件50在所述稳固支架42和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挤压下保持恒定的压缩形变量。所述弹性密封件50嵌入所述稳固支架42的一部分与所述稳固支架42一体成型。 [n007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弹性密封件50包括密封连接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第一弹性层54和密封连接所述电声组件40的第二弹性层55,所述第一弹性层54和所述第二弹性层55相互弹性挤压。 [n0076]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层54经第一双面胶粘接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所述第二弹性层55经第二双面胶粘接于所述电声组件40。所述第一弹性层54与所述第二弹性层55可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弹性可伸缩材料,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弹性可伸缩材料。当所述电声组件40固定于所述壳体10后,所述第一弹性层 54和所述第二弹性层55均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弹性层54远离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弹性层55远离所述电声组件40的一面抵持。利用所述第一弹性层54和所述第二弹性层55可相互挤压,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层54和所述第二弹性层55分别稳固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所述电声组件40,避免弹性密封件50整体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产生位移或与所述电声组件40产生位移,从而保证密封性能,并且方便电声组件4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分离,便于所述电声组件40拆卸维护。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层54 和所述第二弹性层55可分别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和电声组件40一体成型。 [n0077]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密封件50将所述电声组件40与所述透气膜支架 20之间的间距密封,并且提供所述透气膜支架20及所述电声组件40可控制的弹性力,以保证密封结构稳定性。本申请的弹性密封件50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弹性密封件50还可以是多种弹性可伸缩材料混合排布构成,也可以是硬质材料于弹性可伸缩材料混合构成。 [n0078]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和图10,所述电声组件40包括稳固支架42、补强板44、电路板45和电声单体43,所述稳固支架42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所述电路板45背离所述补强板44一面抵持于所述稳固支架42朝向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一面,所述补强板44背离所述电路板45一面抵持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所述电声单体43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5,所述声音通道41设置于所述补强板44、所述电路板45和所述电声单体43。 [n007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固支架42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另一部分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正对。所述电路板45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正对的一部分,且所述电路板45位于所述稳固支架42朝向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一面。所述电路板45负责为所述电声单体43传输电信号。所述补强板44对所述电路板45进行补强,以保证所述电路板45的稳固性,并且使得所述电路板45可有效支撑所述电声单体43。所述电声单体43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5贴合所述稳固支架42的一面,从而使得所述补强板44位于所述电路板45背离所述电声单体43一面,便于所述补强板44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 密封抵持。所述补强板44设有第一音孔441,所述电路板45设有第二音孔451,所述电声单体43设有第三音孔431,所述第一音孔441、第二音孔451和第三音孔431共同构成所述声音通道41。所述第一音孔441与所述连通孔53相通,从而便于连通孔53传输声音至所述声音通道41。 [n0080]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45为柔性电路板,便于所述电路板45连接于电子设备的主板。 [n0081]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45和所述补强板44经螺钉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即螺钉穿过所述补强板44及所述电路板45并螺接于所述稳固支架42。 [n0082] 可选的,所述补强板44为钢片、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 [n0083]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声单体43为传声器单体。所述电声单体43经所述导音孔13、通孔22、连通孔53、声音通道41获取声音,并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电声单体43与所述电路板45电连接,以经所述电路板45传输电信号至主板。所述电声单体43具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的压电传感器。所述第三音孔431 开设于电声单体43的外壳,以将振动气流传输至壳体10内,便于压电传感器感应振动气流,从而感应到声压,并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声单体43也可以是扬声器单体。 [n008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与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稳固支架42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并密封抵持于所述弹性密封件50,所述电声单体43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背离所述弹性密封件 50一面,所述声音通道41设置于所述稳固支架42和所述电声单体43。所述稳固支架42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另一部分与所述弹性密封件 50密封抵持,以便于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挤压所述弹性密封件50。所述补强板44和电路板45依次叠合于所述稳固支架42背离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一面,所述电声单体4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5背离所述补强板44一面,从而即可以利用所述稳固支架42支撑所述电路板45、补强板44和电声单体43,又可以利用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密封弹性件50密封抵触,增大密封抵持力。所述稳固支架42设有支架音孔421,所述补强板44设有第一音孔441,所述电路板45设有第二音孔451,所述电声单体43设有第三音孔431。所述支架音孔 421、第一音孔441、第二音孔451和第三音孔431共同构成所述声音通道41。所述支架音孔421与所述连通孔53相通,从而便于连通孔53传输声音至所述声音通道41。 [n0085]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9和图10,所述稳固支架42设有过孔422,所述电声单体43穿过所述过孔422,所述电路板45和所述补强板44依次叠合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42朝向所述弹性密封件50一面。 [n008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孔422开设于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 正对的部分。所述电路板45封盖所述过孔422,以保证所述电路板45与所述稳固支架42的稳固性。所述电路板45与所述过孔422错开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稳固支架42朝向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一面,所述补强板44贴合于所述电路板45 背离所述稳固支架42一面。所述电声单体43穿过所述过孔422且贴合于所述电路板45背离所述补强板44的一面。利用所述电声单体43穿过所述过孔422,从而减少所述电声组件40与所述稳固支架42的叠合厚度,节省所述壳体10内部使用空间。 [n0087] 可选的,所述过孔422的内周侧壁与所述电声单体43的外周侧壁具有间隙,以便于将所述电声单体43穿过所述过孔422。 [n0088] 可选的,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正对的部分为板件。 [n0089] 可选的,所述稳固支架42为金属板件。 [n0090] 进一步地,所述内表面12向所述外表面11内凹形成凹腔121,所述透气膜支架20固定于所述凹腔121底部,所述补强板44固定于所述凹腔121内,以使所述弹性密封件50压缩于所述凹腔121内。 [n009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腔121的内周侧面及底面均构成所述内表面12的一部分。所述透气膜支架20抵持于所述凹腔121的底面,即所述透气膜支架20 抵持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12。所述凹腔121的大小取决于所述透气膜支架 20的大小,以及取决于所述补强板44的大小。所述透气膜支架20收容于所述凹腔121,以便于缩短所述透气膜支架20至所述外表面11的距离,从而减小所述导音孔13的深度,进而便于声音快速传导至所述电声组件40。所述导音孔 13的第二孔132连通所述凹腔121。所述防水双面胶贴合于所述凹腔121的底面,进而使得所述透气膜支架20稳固于所述凹腔121内。 [n0092] 所述补强板44收容于所述凹腔121内,并且大致位于所述凹腔121的开口端,以便于所述补强板44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之间存在距离。所述补强板44 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凹腔121的内周侧壁存在间距,以便于所述补强板44可深入所述凹腔121,从而挤压所述弹性密封件50。所述弹性密封件50完全收容于所述凹腔121内,从而便于对所述弹性密封件50防护,且避免所述弹性密封件50 占用所述壳体10内侧使用空间。所述电路板45连接所述补强板44的一部分可收容于所述凹腔121内,以便于对所述电路板45进行防护。所述电路板45伸出所述凹腔121外的部分用以连接主板。 [n0093] 具体的,所述内表面12朝所述外表面11内凹延伸出沉孔122,所述沉孔 122的底面朝所述外表面11内凹延伸出定位槽123,所述沉孔122和所述定位槽123共同构成所述凹腔121,所述定位槽123的内周侧壁与所述透气膜支架 20的外周侧壁定位配合,所述补强板44的外周侧壁与所述沉孔122的内周侧壁存在间距。 [n0094] 所述沉孔122的内周侧面及底面均为所述内表面12的一部分。所述定位槽 123的内周侧面及底面也均为所述内表面12的一部分。所述定位槽123的大小刚好与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大小适配,从而便于所述定位槽123对所述透气膜支架20进行定位,使得所述凹槽21与所述导音孔13有效对准,从而便于所述导音孔13与所述第一透气孔341对准。所述沉孔122的内周侧壁与所述补强板 44的外周侧壁均在间距,以及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外周侧壁均在间隙,从而便于所述补强板44在所述沉孔122内活动,以及便于挤压所述弹性密封件50 变形。 [n0095] 更为具体的,所述稳固支架42还设有稳固抵持所述内表面12在所述沉孔 122开口端外的稳固支脚423,以及设有相对所述稳固支架42凸出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沉孔122的支撑台424,所述电路板45固定于所述支撑台424。所述稳固支脚423与所述支撑台424分别为所述稳固支架42两个大致相平行设置的部分。所述稳固支架42与所述支撑台424之间设置折弯连接部425。所述稳固支脚423、折弯连接部425和所述支撑台424一体成型。所述稳固支脚423贴合于所述内表面12且位于所述凹腔121外的部分,所述折弯连接部425和所述支撑台424均伸入所述凹腔121,以便于所述支撑台424靠近所述凹腔121的底面,从而便于利用所述电路板45及所述补强板44对所述弹性密封件50进行挤压。所述过孔422开设于所述支撑台424。所述电路板45贴合于所述支撑台424 朝向所述透气膜支架20一面。 [n0096] 可选的,所述稳固支脚423经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10,从而使得所述稳固支架42紧密抵持所述壳体10,以便于精确控制所述支撑台424至所述定位槽123的底面距离,从而便于控制所述补强板44至所述透气膜支架20的距离,进而便于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50的压缩量。 [n0097] 进一步地,所述稳固支架42还设有按键固定台426,所述按键固定台426 位于所述电声单体43一侧,所述按键固定台426用以固定按键开关,所述壳体 10对应所述按键固定台426设有按键孔19。 [n009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固定台426与所述支撑台424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稳固支架42既可以支撑稳固所述电声组件40,又可以支撑所述按键开关,且所述稳固支架42还可以使得所述弹性密封件50受到作用力压缩。所述按键固定台426朝远离所述外表面11方向凸出,以便于增加所述按键固定台426至所述外表面11的距离,从而增大所述按键开关的安装空间,便于按压所述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孔19贯穿所述外表面11及内表面12。所述按键孔19可按照按键,以便于利用按键抵持按压所述按键开关。 [n0099] 可选的,所述稳固支架42设有两个所述按键固定台426,所述支撑台424 设置于两个所述按键固定台426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导音孔13设置于两个所述按键孔19之间,以优化所述壳体10的外观结构排布。 [n0100] 请参阅图12,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所述防水密封组件100,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底盖210和显示屏组件220。所述底盖210和所述显示屏组件220固定于所述壳体10。所述壳体 10为中框。所述壳体10具有形成于所述外表面11和所述内表面12之间的顶部 18,以及与所述顶部18相对的底部17。所述底盖210和所述显示屏组件220分别固定于所述底部17和顶部18。所述底盖210、壳体10和所述显示屏组件220 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稳固支架42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主板230,所述主板230固定于所述底盖210和所述显示屏组件220之间,所述主板230电连接所述电声组件40。所述主板230接收所述电声单体43的电信号,进而便于所述电子设备200可识别外部声音,便于所述电子设备200对外通讯。所述电子设备200为智能手表。所述壳体10、底盖210和所述显示屏组件220均为智能手表的主体部分。 [n0101]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表带,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壳体10相对的两部分。所述导音孔13及所述按键孔19均开设于所述壳体10位于连接表带的两部分之间,以便于所述导音孔13接收声音。 [n0102]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也可以是背盖,所述电声单体43 也可以是扬声器,所述导音孔13为扬声器孔。所述透气膜支架20抵持于壳体 10,并且使得防水透气膜组件30与所述导音孔13正对,以便于利用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进行防水,从而便于所述电声单体43的声音经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30后从所述导音孔13出射。 [n0103] 以上是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2) [0001] 1.一种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组件包括: 壳体,具有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以及贯穿所述外表面及内表面的导音孔; 透气膜支架,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并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凹槽,以及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导音孔相通; 防水透气膜组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并覆盖所述通孔,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电声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邻近所述内表面一侧,并与所述透气膜支架之间设置预设间距,所述电声组件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声音通道; 弹性密封件,密封于所述电声组件和所述透气膜支架之间,并弹性压缩于所述预设间距内,所述弹性密封件设有连通所述通孔及声音通道的连通孔。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包括透气膜和层叠于所述透气膜的补强层,所述透气膜靠近所述凹槽底面,所述补强层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经所述透气膜传输气流至所述通孔,或所述通孔经所述透气膜传输气流至所述第一透气孔。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透气膜和所述凹槽底面,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透气膜和所述补强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分别设有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透气孔与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孔由邻近所述外表面的第一孔和邻近所述内表面的第二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开口口径大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外表面的开口口径,所述第一孔的开口在所述补强层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气孔错开,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开口在所述补强层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支架邻近所述壳体的一面在所述凹槽的开口端处还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沉槽,所述沉槽深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沉槽的底面至所述凹槽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透气膜组件的厚度。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为泡棉,所述弹性密封件密封粘接于所述透气膜支架并弹性抵持于所述电声组件,或者密封粘接于所述电声组件并弹性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为密封胶圈,所述弹性密封件与所述透气膜支架一体成型并弹性抵持于所述电声组件,或者与所述电声组件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并弹性抵持于所述透气膜支架。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连接所述透气膜支架的第一弹性层和密封连接所述电声组件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相互弹性挤压。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组件包括稳固支架和电声单体,所述稳固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电声单体固定于所述稳固支架上,所述弹性密封件固定于所述电声单体和所述透气膜支架之间。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支架设有过孔,所述电声单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孔内。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向所述外表面内凹形成凹腔,所述透气膜支架固定于所述凹腔底部,所述电声单体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凹腔内。 [0012]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密封组件,所述壳体为中框,所述壳体还具有形成于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之间的顶部,以及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底盖和显示屏组件,所述底盖和所述显示屏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底部和顶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4080304B|2017-04-12|移动电子设备及用于使移动电子设备防水的方法 CN1838833B|2012-01-18|电声变换器的安装结构 CN106414264B|2018-06-12|防水壳体 US20200045458A1|2020-02-06|Sound device CN109076115B|2021-01-26|电子设备 KR20210082566A|2021-07-05|음향 부품용 보호 부재 및 방수 케이스 KR101208222B1|2012-12-04|전자 장치 CN110602602A|2019-12-20|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音频模组 CN214335480U|2021-10-01|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565470B2|2013-10-22|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4404721B2|2010-01-27|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US20150289042A1|2015-10-08|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06323698U|2017-07-11|电子设备及防止液体通过电子设备或限制液体进入的组件 CN209897455U|2020-01-03|防水按键结构及具有该防水按键结构的电子产品 CN110995907B|2021-09-28|电子设备 CN110365827B|2021-04-16|电子设备 CN213126804U|2021-05-04|电子设备 CN211606795U|2020-09-29|一种可减少装配厚度的喇叭结构 CN111200681A|2020-05-26|防水密封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2752629U|2021-03-19|电声组件、智能手表以及电子设备 CN213426623U|2021-06-11|防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420304B2|2014-02-19|携帯電子機器 WO2021128040A1|2021-07-01|一种电子设备及声学防水结构 CN213754589U|2021-07-20|外壳及含该外壳的终端设备 CN213581756U|2021-06-29|防水膜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10720.2U|CN214335480U|2021-04-07|2021-04-07|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CN202120710720.2U| CN214335480U|2021-04-07|2021-04-07|防水密封组件及电子设备|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